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全体队员回信,向全国广大青年致以节日祝贺并提出殷切期望。
石河子大学青年师生认真学习重要回信精神,纷纷表示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铿锵誓言书写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
化学化工学院青年教师杨盛超: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群体的殷切嘱托,激励我们扎根西部科教一线。我将继续聚焦新疆硅能源与化工产业发展需求,围绕含硅新反应设计、硅基新材料创制、绿硅新工艺开发开展科研攻关,以实际行动促进新疆优势资源(煤电硅)的高效利用与绿色转化,助力新疆硅基产业高质量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书写西部高校青年的担当!
水利建筑工程学院青年教师李小龙: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寄语让我倍感亲切,深受鼓舞,使我深刻认识到高等教育在服务国家战略中的独特使命。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推动者、边疆可持续发展的智囊团。未来我将继续深化“课程思政+社会实践+科研服务”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在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新时代人才中践行教育者的责任担当。
食品学院青年教师蔡文超:作为一名新时代兵团科技工作者,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赓续“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立足科技创新主战场,在科研领域攻坚克难,以技术赋能兴边富民;在科学研究中厚植家国情怀,用“硬核”本领服务稳边固边大局,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兵团实践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答卷!
2022年西部计划志愿者侯玮,现服务于第二师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三年的志愿者服务期对我来说是一段淬炼与成长并行的旅程。未来的日子,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继续以志愿服务为成长沃土,主动投身基层实践,在经风雨中锤炼意志,在见世面中拓宽视野,在壮筋骨中增强本领,在长才干中实现价值,让青春在服务边疆发展的实践中绽放实干担当的底色。
2024年西部计划志愿者蒋桥容,现服务于第一师阿拉尔市五团沙河镇国库支付中心:在第一师阿拉尔市服务期间,我每日与惠民惠农补贴等资金打交道,这些看似琐碎的“数字工作”,实则是兴边富民的“经济动脉”,更是稳边固边的“制度基石”。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练就过硬本领”的嘱托,在基层“钱袋子”的岗位上守责创新。
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赵彦朝,现服务于第十四师昆玉市皮山农场中学: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让我深受鼓舞,也深感责任重大。作为研究生支教团一员,我将时刻牢记嘱托,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把个人成长与西部教育事业紧密相连,将专业所学转化为教学实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为服务地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添砖加瓦,让石大青年之声唱响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张叶凡,现服务于第三师图木舒克市五十三团中学:习近平总书记的肯定为我们注入了无尽动力,让我认识到支教的意义所在,也更加坚定了我在西部建功立业的决心。未来,我将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以优秀志愿者为榜样,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为孩子们带来更优质的教育,让青春之花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得更加绚烂。
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阿丽吐古丽·司曼吾,现服务于第十四师昆玉市皮山农场中学:支教工作既是对当地教育事业的帮助,也为我们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历练和成长的机会。作为脱贫攻坚的亲历者和脱贫成果的受益者,我深切体会到知识改变命运的力量。如今,我愿将这份力量继续传递,扎根在第十四师昆玉市皮山农场中学的三尺讲台上,以教育之光照亮更多孩子的成长之路。
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23级本科生张思杰:从一名退伍军人到一名医学生,“保卫祖国、服务人民”的初心不改。初心是攀爬医学高峰时的永不言弃,是升旗训练时与红旗一同扬起的自豪,更是对守护生命的执着信念。未来,我将以实际行动践行责任担当,脚踏实地,为守护人民健康贡献力量,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光彩。
法学院法学专业2021级本科生裴雨曼: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不仅是时代的号召,更应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价值选择。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愿以优秀志愿者为榜样,将个人理想融入兵团建设的宏伟蓝图中,用实际行动回答习近平总书记“发光发热”的殷切嘱托。
理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22级本科生王智:习近平总书记在信中写道“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到西部、到乡村、到基层志愿服务”,在皮山农场实习支教的我们,此刻正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用青春和汗水浇灌着祖国西部的教育之花。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我将继续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为指引,立足三尺讲台,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
文学艺术学院历史系专业2022级本科生宋雨馨: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给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的回信,我心潮澎湃。信中肯定了志愿者在边疆支教的积极作用,更激励广大青年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作为祖国西部边境团场中学支教团队的一员,更应向优秀志愿者看齐,以更高标准锤炼本领,为边疆教育事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理学院物理学专业2022级本科生刘佳熠:在皮山农场中学支教的日子里,孩子们清澈的眼眸与求知的热情,让我真切体会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教育真谛。这段经历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场双向成长,让我在边疆热土上读懂了责任与热爱的分量。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当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主动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用所学所长服务社会。
(来源:团委 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处) 编审:刘军 宿闪闪 甘秀叶 袁小楠)